「國三的時候,我就把『空手道』視為一生的志向,希望以後要做一位選手、教練或是老師。」 2022年「總統教育獎」(註1)高中組得主 田奕聖,三次獲選臺灣空手道國手,曾獲得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國中男子組個人形銀牌、國中第四量級銅牌,代表臺灣參加亞洲青少年空手道錦標賽,獲得亞洲青少年空手道 16-17 歲團體形銅牌,也在 109 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奪得金牌。奕聖在接受採訪時,提到他的人生志向,內心十分篤定沒有半秒遲疑。 閱讀障礙的孩子,化身空手道高手 田奕聖,花蓮阿美族的孩子。自幼父母離異,父親因工作關係將他和哥哥託付給家住埔里的嬸婆照顧。國一時父親不幸離世,兄弟倆無法負擔喪葬費,只好向南投縣議員 許阿甘議員尋求協助,恰巧許議員是空手道委員會的主委,便將他推薦給空手道教練,開始規律嚴謹的生活和訓練。由於自小有閱讀障礙,無法順利讀誦完課本的奕聖總是被學科拒於門外,久而久之他便對學習不再抱持任何希望。國二時,家裡經濟狀況不好,輾轉轉往由 黃泰吉教練成立的旭光高中空手道隊。空手道隊補貼孩子學雜費用,讓隊中的學子無後顧之憂,可以專心向學;於是能加入旭光空手道隊對於田奕聖來說,是唯一的選擇,也是最好的選擇。 在國二這個年紀才接觸空手道,比起其他同學來說,起步算是晚的。一開始奕聖懵懵懂懂,教練教什麼就練什麼,沒有太多時間去想自己喜不喜歡、想不想要這個運動;但是相對於學科,空手道是自己不排斥的學習項目,既然練起來沒有念書那樣痛苦,自然也不會感到有壓力。 而且當奕聖升上國三,發現教練所教,像是掌握姿勢的要領都能很快地上手,教練也很看好他的協調性、爆發力與肌耐力等各項條件。這讓在學科得不到成就感的奕聖第一次感覺自己能有「擅長」的項目,便下定決心以空手道為人生規劃,成為選手、成為教練、甚至成為老師。 以師為志,學科是關鍵 「『甚至成為老師』的意思,是把『老師』當作是人生的目標嗎?」聽到奕聖在國三時就把空手道當作是此生的目標,我忍不住追問他為何會把老師作為最終的選項。 作為一個競技類運動選手,運動生涯大概就到30歲為止,所以往後的規劃相當重要。奕聖很感念打從進入旭光就讀,獲得包括黃教練、學校以及各個捐助團體等許多幫助,他不禁想著如果往後有能力,可以為旭光做一些什麼,而像是教練一樣成為一個幫助學弟妹的教練,是他可以做到的。而成為一位老師,用老師的身份推廣空手道,是他更進一步的目標。 「為什麼老師的順位會排在教練後面呢?」我問。 「因為『學科』啊。」奕聖回答完,臉上帶著些許靦腆。 對學科始終沒有自信的他繼續解釋:「要成為一位老師必須有基本學科的要求,就我所知,目前體育專業的老師,尚未有哪一位以空手道為背景,所以我把老師的順位放在教練後面,也代表難度最高。」說完,奕聖臉上露出了寬心的微笑,像道出秘密後如釋重負般。 聽完奕聖的分享讓人不得不為他按讚,畢竟這學期甫為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大一新鮮人的他,對於往後的規劃,卻都早已在腦海裡轉過了一遍,心理素質相當成熟。 雙母語是什麼?又ㄎㄧㄤ又有趣 2020年9月,雙母語團隊徐喜美老師因緣際會下結識黃泰吉教練夫婦,共同推動了「旭光校園雙母語計畫」。該計畫由雙母語團隊派遣師資,每週定期授課、團練,帶領學生穩定英語發音基礎、完善學生英語發音能力。「旭光校園雙母語計畫」至今超過兩年持續不輟,縱使像是奕聖這樣已經畢業的校友,仍然以大專生的身份持續參與團練課程。 「現在還持續練雙母語嗎?」我問。 「有的,每週四晚上透過線上的方式在練習雙母語。」 「練習雙母語兩年的時間,有間斷過嗎?」我好奇地問。 「從高二開始練習到現在,期間只有因為生病請假過兩次。」奕聖回答問題時,幾乎是不假思索。 奕聖練習雙母語的勤奮,從他前後期的線上團練老師小金、發莉兩位老師口中得到證實。專心、活潑,幾乎不缺課的他,是雙母語師資認證的模範生。他於9月4日通過臺雙會8800進階發音認證(延伸閱讀:苦練英語的基本功,旭光空手道隊通過英語基本發音認證)的模樣,至今依舊讓人印象深刻。 高二剛開始接觸雙母語時,他也跟大部分的同學一樣,不知道學雙母語能做什麼,但又覺得練習的方式很有趣,「像是三十三吐捲舌音,覺得好像小朋友學發音一樣,有點ㄎㄧㄤ又有點好玩。」而正式學習發音組合後,意識到「自己有些聲音發不出來」這件事,讓他開始去反思為何別人可以自己卻做不到,反而形成了一股亟欲克服這些障礙的動力。 (兩年多來,每週一次的雙母語團練,奕聖不間斷的學習) (奕聖活潑、開朗的特質,讓線上團練的小金老師(上左一)、發莉老師(上左二)印象深刻) 空手道和雙母語,一體兩面 「9月4日那天,你在全部的人面前認證8800音,我們也在現場,印象很深刻。當時的你會緊張嗎?」我問。 「不會緊張欸。」奕聖回答。 「那空手道比賽的時候呢?會緊張嗎?」我問。 「也不會欸。」他說。 身為運動選手的奕聖認為,練空手道和學雙母語很像,也可以說是一樣的:一個是運動身體的肌肉、姿態;一個是運動口腔的肌肉、語調。兩者都需要透過大量地練習和累積。 一開始的分解動作練習,讓他看不清方向,甚至覺得枯燥,但經過師長、教練的示範,了解這些分解動作最終串聯在一起,會有怎樣的展現──有了標準且正確的模板,可以明確地預見自己只要不斷地練習,終究可以逐漸達到那樣的成果。所以每當比賽、測驗之前的暖身或是練習,就能感覺到自己當下的狀態如何;因為清楚自己的狀態,所以結果不會相差太多,也就沒有緊不緊張的問題了。 這時奕聖特別提出對這兩年帶領大家的雙母語老師們的感謝,每週不間斷的線上練習,讓他的英語語感得以不間斷。對他而言,練雙母語之後最大的幫助,大概就是發音變好了。在日常生活中時不時會脫口而出的一些英文單字,同學突然就覺得和以往「不一樣」,就有點像說中文時,突然迸出一個字正腔圓的發音那樣讓人驚艷。 雙母語,是可用的英文 「除了發音之外,會讓你對於『英文』或是課本裡的英文有所改觀嗎?」。這時,奕聖給了我一個出乎意料的答案。 國三曾有機會跟隨黃教練移地到日本訓練,他在過程中體會到英文要能說出口、聽得懂才是有用的,否則只是靜靜地躺在那裡,無法被使用到。雙母語讓他看到英文的「有用」,因為專注於發音和聽力的練習使得英文是活的、可以用到的;也因此奕聖並沒有與教室的英文連結在一起,因為教室裡的英文躺在書本裡頭,「所以我不會說,雙母語讓我更喜歡英文,畢竟兩者是不一樣的。」 最後我問奕聖,未來雙母語還可以幫他什麼,第三次入選國手,即將在12月前往哈薩克比賽的他許下心願:「我常常想著有那麼一天能在獲獎之後用流利的英文介紹自己,讓大家認識臺灣的選手。因此希望雙母語可以幫助我站上國際的舞台。」 「現在雙母語練到哪裡了呢?」我問。 「現在練習到《金牌歌》的句型。」他說。 「《金牌歌》裡頭的句型有什麼?」像是即席抽問般,我再問了這個問題。 「I'm happy. I have a gold medal. I’ ll be back. I will be back.(註2)」奕聖流利地複誦著。 聽到了奕聖的心願,沒等「未來」來到,我便和他分享《金牌歌》裡的秘密,企盼他像是吞下大補丸一樣,可以發現更多的可能。相信在他每週一次穩健的雙母語術科練習之下,加上一些學科的概念,很快地就能發熱發光。 註1: 「總統教育獎」為鼓勵能以順處逆、發揮人性積極面、力爭上游、出類拔萃、具表率作用之大專及中小學生,以彰顯國家對學生優良品德及特殊才能之重視的教育獎項。2001年(民國90年)設立至今每年由教育部遴選、總統親自頒發;原本僅限於國小、國中、高中職組,自2010年(民國99年)新增大專組名額。2022年總統教育獎一共有56名學子獲獎,其中高中組12位,本文中專訪的田奕聖即為其中獲獎者。 註2:《金牌歌》的歌詞是依照「be, have, will」的架構設計,以中文來解釋即是「很、有、將」,透過這三個字的延伸擴充可以幫助一個論述者發展思維與脈絡。
暑假即將到來,許多為孩子語言教育找尋方法的家長不免思考,即將邁入新的學期的孩子,語言教育該如何才能有效呢? 五月份臺灣雙母語學會與華嚴學會,在高雄苓雅區舉辦免費的公益活動,這系列的公益活動包含一場免費的公益講座以及七堂免費的美語課程。
「你想要把英文變成和母語人士一樣,需要有個科學的方法,這個方法會告訴你,有哪些事情需要做,做了之後就會跟母語人士一樣厲害;而SoR要強調的,不是大人或是小孩才有效的概念,而是任何一個人無論年紀,學語言都需要經過的階段。」
112學年度上學期,臺灣雙母語研究學會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進行的英語培訓計畫於1月9日晚間圓滿落幕,課程結束前,臺雙會理事長 蕭文乾博士與同學們期勉:「英語能力要能提升,自律才是關鍵。」 北教大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原住民文教法律碩士在職專班的英語培訓計畫,宗旨是期望培養法律素養的原住民族文化教育專業人才,增進英語口語能力並加強學生以英語討論議題的能力。自去年11月開始與臺雙會,經歷了十堂課程的培訓。此次課程,除了蕭博士於課程前後講授理論之外,其餘課程皆由臺雙會志工師資投入培訓工作,陪伴在職專班學生,以每週一堂課程的頻率進行訓練。由於在職專班的學生皆為原住民公職人員、教育人員背景,白天上班、利用夜間或假日進修。所以十堂課程皆以線上形式進行,授課、團練亦然。
2024年,臺雙會將會繼續舉辦公益巡迴講座,我們的目標是走到臺灣的每所學校,向師長、家長們解釋SoR是什麼,也實際帶大家演練PA會如何改善孩子的英語聽說能力。同時,臺雙會更希望能深入偏鄉地區,我們很清楚當教學資源都集中在都會區,相對缺乏背景資源的孩子,極有可能失去了學習英文(當然其他科目亦然)的動機。我們要告訴大家,SoR並非什麼高深莫測的理論,而是人人都可以學會,只要一步一步跟著向前走就一定看得到成果。
11月22日(三)臺灣雙母語學會理事長 蕭文乾博士一行,拜訪臺北市私立滬江高級中學 許恒進董事長、許秀玲校長以及濯亞國際學院實驗教育機構 李丕寧校長,雙方就提升滬江學子的英文進行交流。
112學年度,繼佛光大學、康寧大學五專部之後,臺灣雙母語研究學會再與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合作,針對其「原住民文教法律碩士在職專班」的學生,進行英文口語能力的提升與訓練。 台北教育大學「原住民文教法律碩士在職專班」,成立宗旨是培養法律素養的原住民族文化教育專業人才。學生皆為原住民公職人員、教育人員背景,白天上班、利用夜間或假日進修。除了課程以外,系所計劃讓學生參加國外研討會,以英文發表論文/學術報告,因此安排了英語進修課程,以期提升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